总局官宣

2017年4月11日,对于中国体坛来讲,必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在这一天,李永波、黄玉斌、王义夫集体确认将告别总教练的位置,成为中国奥委会专家委员会的成员。

他们的集体告别,带走了一个时代——“少帅时代”。李永波、黄玉斌、王义夫,以及蔡振华、周继红、冯树勇等人都是年纪轻轻就成为了队伍的掌门人,共同缔造了那个“少帅时代”。

整整二十年前,中国体坛最重要的运动队均由这些年轻的少帅们掌舵,成为了一股清流。他们均是名将退役后转型成为总教练,执教经验并不丰富,却缔造了一个黄金时代。等他们卸任之时,每一个教练身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金牌。

在这群少帅中,蔡振华早早转型走上仕途,他的得意弟子刘国梁延续着乒乓球队由少帅掌舵的传统。这一次,除了周继红,其他所有人都相继交出帅印,与他们缔造的时代挥手告别。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体坛刮起“少帅”风,并非是一种巧合。经历了汉城奥运会的折戟沉沙之后,中国奥运军团在巴塞罗那强势复苏,紧接着遭遇了广岛亚运会的重挫。在那个阶段,中国很多优势项目的发展都出现了起伏。

为中国体育立下赫赫战功的老一批教练员正在老去,而退役成为教练的奥运冠军们正值盛年。选拔一批有经验但无名气的教练员,还是仰仗这些有名气但缺乏经验的金牌教头呢?当时的国家体委(现体育总局)用人果敢大胆,将蔡振华、李永波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教头推到了历史的面前。

蔡振华执掌中国乒乓球男队时年仅30岁,李永波成为羽毛球队副总教练(当时未设总教练)时31岁,周继红33岁重返国家队成为跳水队掌门人。王义夫接管中国射击队时45岁,但也是一退役立马成为了总教练。

时代给了他们机遇。很多人是被硬推到这个位置上,为了江湖救急,李永波和周继红的上任都有这方面的意味。蔡振华和黄玉斌等人则是早早就展现了过人的领导才能、执教天赋。归根结底,这些少帅们的自身素质也非常关键,让他们具备了可以接班的潜质。作为奥运冠军或者世界冠军,他们都有成功的运动生涯,性格好胜,有大将之风。他们拥有金牌的光环,加持了他们的威信。

在举国体制以及北京申奥成功的背景下,这些名将们获得了充分的资源支持,加上出众的个人能力,让他们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屹立潮头二十年,将“少帅时代”镀了一层又一层金变成了黄金时代。

到了今天,为什么“少帅时代”无法复制了呢?不可否认,里约奥运会中国军团很多项目都跌入了低谷,羽毛球、体操、举重等皆属于此。这样的局面与上个世纪90年代有几分相似,成绩的差强人意是这一轮换帅风波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时代变了,二十年前,优秀的教练员是非常稀缺的,国际体委在选材方面空间有限,被迫将目光瞄准了退役不久的名将。现在,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年富力强的优秀教练一抓一大把,而且还可以聘请外教,在选帅方面不会再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同时,奥运冠军们转型成为教练的凤毛麟角。现在这个时代为奥运冠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陈一冰、邹凯等奥运冠军都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更多的奥运冠军比如郭晶晶、何冲、吴敏霞则选择到更广阔的天空里尝试另一种人生。即便是这次进入乒乓球队教练组的马琳等人,之前也是回到省体育局从政。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总局这次在选帅方面更加倾向于选择有经验的教练。比如男篮选帅有带领队伍取得过全国前三名的硬性指标,乒乓球选帅方面也是推崇培养过奥运冠军或世界冠军的教头。这意味着总局这一次不会像二十年前采用激进的策略,而是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毕竟教练资源丰沛,没必要重复二十年前赶鸭子上架般将李永波、周继红等年轻人推上主帅之位。

属于中国体坛的“少帅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很难看到类似的一幕重现。越来越趋于合理的选帅机制不会再给刚刚退役的名将们承担这么大责任的机会。而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会让越来越多的奥运冠军选择去更广阔天空翱翔。“少帅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未来或许更美好,但很多人也会怀念它。

(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