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9时,在福建规模最大的鱿鱼加工基地——坤兴海洋股份有限公司,只见一辆辆满载“渔货”的冷链车将一箱箱海鲜发往全国各地。车间内,老工人鲁永华和他春节从云南临沧“接”回的20多名老乡,正忙着对10多吨海产进行前处理。从本月开始,鲁永华每月工资有望增加2000多元,这是公司给他发放的招工奖金。

  在福建,今年像鲁永华一样可以收到引工奖励的一线工人不在少数。福建御冠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郑美燕告诉记者,公司通过“老带新”招到了190多名新工人,新、老工人在每月领取公司发放的300元招工奖金的基础上,还将有机会获得由福州市人社局发放的每人500元的引工奖励。

  “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企业招工的成本今年已经超过了每人500元。”郑美燕感叹,“政府投入真金白银,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作为人口小省、用工大省,随着春节长假结束,福建迎来了节后用工潮。为缓解用工难,福建各地陆续推出了稳就业政策礼包,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稳岗稳工。

  “以老带新,奖!稳定用工,奖!岗位培训,奖!”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近期福建各地纷纷出台一次性奖补方案,鼓励企业员工“以老带新”帮助企业招工引工,对引工成功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最高1000元/人的一次性用工服务奖补,全省预计投入1.1亿元用于帮助企业减负稳岗。

  为拓展用工渠道,福建在鼓励全省2868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引进劳动力的基础上,还与135个劳务输出地签订省际劳务协议,鼓励省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院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福建企业招工,根据输送职工数给予总额最高20万元奖励,奖励规模预计可达3000万元。此外,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的,将获得不低于5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的,企业还可以获得社保补贴,全年预计减征基金56亿元。

  为了“抢人”,福建各地各显其能。在福州,人社部门在春节前收集了全市近500家重点企业的2.2万个岗位需求,推出“寻工地图”,提前向中西部重点劳务输出地区发布岗位需求;在厦门,过年期间日均用电量达到去年12月日均用电量规模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根据实际在岗生产的职工人数、天数,按照100元/天·人的标准发放稳岗补助;在泉州,参与“老带新”的老员工有了新称谓——“引工大使”,石狮、晋江等用工大市将用好新市民积分政策,对“引工大使”给予积分奖励。

  “这体现了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劳动力流动的结构性转变。”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认为,技术蓝领的短缺已不只是季节性问题,无论是低端制造还是高新技术企业,都必须面对结构性缺工的痛点。

  福建省工商联2021年第四季度民营企业运行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福建民企对2022年市场预期乐观,用工需求水涨船高,超六成企业在一季度有新招员工打算。福建省工信厅近期对福建工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因东南亚等地生产订单回流明显,企业用工需求增多;部分企业存在招工困难,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普工、技工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抢人’更要‘抢心’,要用人文关爱缓解企业‘用工难’‘招工难’。”黄茂兴呼吁,在做好阶段性奖补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系统性的改革,以优化就业环境。

  记者从福建省总工会获悉,为营造更优质的就业环境,省总工会本级计划第一季度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激励基层工会就近就地开展“微旅游”等形式的职工疗休养活动,以帮助企业增强职工的归属感。(李润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