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视窗  食品新闻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光明日报、光明网成功组织了六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推选出了尚长荣、冯骥才、张伯礼、金巴扎木苏等60位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及120位提名人物。他们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和活态展示。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及时代魅力,讲述传承人精业笃行、臻于至善的匠心故事,光明网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开展“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网络宣传活动,积极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丨手工炒茶半世纪!这杯西湖龙井为何与众不同?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

  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中华茶奥会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现场展示了炒茶技艺,通过“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手法的反复炒制,一锅香气扑鼻的茶叶悠然诞生,引得观众纷纷拍照点赞。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名茶,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当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就像是一杯高度酒,喝下去以后是有力度的、有后劲的。”樊胜华介绍,西湖龙井茶讲究色绿、香悠、味甘、形美,要做到这四点,绝非易事。从选育良种、勤耕栽培,到精细采摘、科学炒制,一系列的茶叶生产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而其中最考验人的莫过于炒制工艺。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丨手工炒茶半世纪!这杯西湖龙井为何与众不同?

图为樊生华展示西湖龙井茶制作过程中的“杀青”工序。

  常言道“三分看茶青,七分看炒功。”西湖龙井品质的高低和炒茶师的炒制手艺密不可分。“‘杀青’这个环节是工艺难度最大的,因为它影响的是茶叶的颜色”,樊生华解释道,如果下手重了,茶叶颜色就发黑了,但下手轻了又不行。所以这一关是绿茶制作环节中最难的。“茶叶是活的,环境也是活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温度、湿度使用不同的手法和火候。这是统一的机器模式无法做到。”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丨手工炒茶半世纪!这杯西湖龙井为何与众不同?

图为樊生华为徒弟们讲授手工炒茶的注意事项。

  “我从13岁开始学炒茶,到今年63岁,正好是整整50年,从来没有间断过。”自幼生长于西湖龙井龙坞产区的樊生华,其祖辈都是当地有名的炒茶高手。如今,樊生华也通过收徒授课传承手工炒茶这门技艺,“西湖龙井茶坚持手工炒茶的最大意义是传承。我们西湖龙井茶自从有了这个品种开始,就是用一双手做出来的。我们这片区域是以茶为生的,祖上多少代人都是与这片叶子打交道的,所以传到我这一代也是一样的,要继续做好这件事情。”

  2022年,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子项目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为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每年春茶季,我们当地都会举办开茶节,进行斗茶。整个产区的炒茶师傅都可以报名参加,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炒茶师参加。大家通过同台竞技,相互提高,相互学习。”樊生华表示,中国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传统技艺,所以我们作为传承人有责任、有义务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策划:赵刚

  统筹:陶媛

  记者/制作:杨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