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作者:张诗然 丁文涛(单位:31627部队、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这张演出票,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北战地服务团在西安易俗社剧场公演抗战三幕剧《突击》的演出票。演出票清晰地标明了《突击》的编剧、导演以及演出的地址、日期、时间、票价等信息,现存于西安易俗社剧场。
西北战地服务团是中共中央组织的抗日综合文艺宣传团体,简称“西战团”。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四大队部分学员为主,于1937年8月在延安成立了西战团,由丁玲担任主任。西战团成立前,毛泽东曾几次找丁玲谈话,说:“这个工作很重要,对你也很好,到前方去可以接近部队,接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你们在宣传上要做到群众喜闻乐见,要大众化,不管是新瓶新酒也好,旧瓶新酒也好,应该短小精悍,适合战争环境,为老百姓所喜欢,要向友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我们党和军队的政治影响。”
1937年9月22日,西战团40多人,打着红旗,唱着抗日歌曲,用7头小毛驴驮着行李和演出用品,浩浩荡荡、意气风发地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3月初,西战团奉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从山西抗日前线来到陕西西安,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八路军的胜利消息,同时,准备上演反映山西前线军民团结抗战的多幕话剧《突击》。《突击》剧本由曾在南国社从事戏剧工作的塞克和作家萧红、端木蕻良、聂绀弩等人共同创作完成,并由塞克执导。《突击》的演员角色造型邀请陕西著名戏剧家左明设计、指导和示范,左明还建议邀请西安正声剧社的朱星南负责《突击》的舞美工作。丁玲亲自出马,会见易俗社社长高培支,商量租借易俗社剧场作为《突击》演出的舞台。
1938年3月16日,《突击》在易俗社开始公演,当时计划演三天,每天两场,演出时间日场为下午三时,夜场为晚上七时半。但演出前,因为戏票售出甚多,担心演出时剧场拥挤,又改为公演五天,演到3月20日,最后一日还加演了早场,时间为上午十时,免费招待军人。这样,《突击》在西安共演了六天11场。
《突击》的公演在古城西安引起了轰动,西安《新秦晚报》报道说:“全剧自始至终均充满紧张空气,故博得观众之热烈欢迎,该剧在此时演出,尤其在敌人认为将要沦为战区的西安演出,实具有绝大意义云。”为满足西安民众对西战团的观演要求,西战团决定举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公演,上演了京剧《忠烈图》、秦腔《烈妇殉国》等剧目。西战团从1938年3月4日到达西安至7月22日离开西安,在西安活动了总计4个半月,受到西安各界人民热烈欢迎,扩大了在社会上的影响。
后来,西战团先后在晋察冀边区、延安等地工作,创作了多首(部)歌曲和剧本,为抗战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45年6月,西战团建制撤销,大部分成员被分配到“鲁艺”各系,西战团的历史宣告结束。